2025年10月,扎波罗热州新格里戈罗夫卡村的争夺战成为俄乌冲突中一场极具代表性的“微型绞肉战”。据俄罗斯《消息报》、乌克兰“国防快报”及第三方军事分析机构“战争研究所”(ISW)的战场报告,俄军东部军区第5集团军第394摩步团与第60摩步旅组成联合攻坚集群,以1个摩步旅的兵力包围乌军1个连,在近1周时间内完成对全村190余栋房屋的“地毯式搜索清剿”,最终摧毁乌军4辆装甲车、15辆皮卡车,并全歼该连。这场看似“以多打少”的战斗,实则暴露了现代城市战中“饱和式攻坚”与“精准化侦察”的战术博弈,更折射出俄军在长期消耗战中“不计成本”的作战哲学。
一、从“线性推进”到“立体清剿”:俄军的“饱和式攻坚”模式
新格里戈罗夫卡村的战场形态极具典型性——这个战前仅有220名居民的村庄,东西长约2.2公里、南北宽仅200米,却密集分布着190余栋民居与附属建筑。对进攻方而言,这样的地形既是“天然迷宫”,也是“防御堡垒”:乌军可依托房屋墙体构建交叉火力点,利用狭窄街道设置反坦克路障,甚至通过地下室网络实现部队隐蔽调动。
展开剩余81%然而,俄军的选择却出乎许多军事观察家的预料——他们未采用“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的传统战术,而是直接投入2个摩步单位(约2000人)对全村实施“饱和式攻坚”。“这种打法看似‘笨拙’,实则暗含逻辑。”前俄罗斯总参谋部军官亚历山大·赫罗莫夫在《军事评论》杂志撰文指出,“俄军将村子视为一个‘整体目标’,通过兵力密度抵消乌军的防御优势。具体而言,每个战斗小组负责3-5栋房屋的清剿,同时以装甲车封锁街道,防止乌军突围。这种‘网格化’推进虽然消耗大量兵力,但能有效压缩乌军的机动空间。”
据俄军公布的战报,在10月1日至12日的战斗中,第394团与第60旅将村子划分为20个清剿区,每个区配备1个步兵班、1辆BMP-2步兵战车与1架“海鹰-10”侦察无人机。步兵班负责逐屋搜索,装甲车提供火力支援,无人机则实时监控乌军动向。这种“地面-空中”联动的清剿模式,使乌军连级单位在7天内被彻底压制——4辆装甲车因缺乏机动空间被击毁,15辆皮卡车在试图转移时遭RPG-7火箭筒伏击,最终仅少数乌军士兵通过地下通道撤离。
“俄军的‘饱和式攻坚’本质上是‘以空间换时间’。”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马克·坎西安分析道,“在顿巴斯这样的‘准城市战’环境中,时间往往比兵力更宝贵。俄军通过快速占领地表建筑,切断乌军的补给与通信线路,迫使对方在地下掩体中耗尽弹药与士气。这种战术虽然代价高昂,但在战略僵局中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关键。”
二、无人机赋能下的“精准侦察”:1名俄军击杀6名乌军的战术突破
在这场看似“粗放”的攻坚战中,一个细节却揭示了俄军战术的精细化转型——10月12日,1名俄军士兵在侦察阶段利用无人机支援,单兵击杀6名乌军,成为战斗的转折点。据俄军第394团公布的作战视频,该士兵操作“海鹰-10”无人机发现一栋房屋二楼有乌军火力点,随即通过热成像仪锁定3名乌军位置,并引导后方迫击炮班实施精确打击。在乌军慌乱撤离时,他利用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从侧翼迂回至房屋后窗,用手枪击毙剩余3名乌军。
“这标志着俄军从‘火力覆盖’向‘精准打击’的战术升级。”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RUSI)无人机专家杰克·沃特林指出,“过去,俄军的侦察主要依赖地面观察员,容易受地形与视野限制;现在,无人机成为‘战场眼睛’,不仅能发现隐藏火力点,还能为单兵提供实时情报支持。在新格里戈罗夫卡村,无人机使俄军小分队的作战效率提升了至少30%。”
更关键的是,这种“无人机-单兵”联动模式改变了城市战的节奏。传统城市战中,进攻方往往需要反复侦察、调整部署,耗时数日才能突破一个街区;而在新格里戈罗夫卡村,俄军通过无人机实时传输画面,使单兵能立即对乌军薄弱点发起攻击。例如,在10月4日的战斗中,第60旅无人机发现乌军将弹药库设在村东教堂地下室,随即引导装甲车发射“短号”反坦克导弹,一举摧毁该据点,避免了可能持续数小时的强攻。
“俄军的战术创新在于‘去中心化’。”前北约军事工程师马克·库珀评价道,“过去,侦察与打击是分离的;现在,每个士兵都能通过无人机成为‘战场节点’,既能发现目标,又能直接呼叫火力。这种模式使俄军在复杂地形中保持了进攻主动性,而乌军则因信息滞后陷入被动防御。”
三、从“战术胜利”到“战略消耗”:俄乌双方的深层博弈
尽管俄军在新格里戈罗夫卡村取得了战术胜利,但这场战斗的代价不容忽视——2个摩步单位近1周的持续作战,消耗了大量弹药、燃料与人员体力。据乌克兰总参谋部估算,俄军为清剿该村投入的兵力相当于平时进攻一个中等城镇的规模,而战果仅是摧毁乌军1个连级单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模式,是否可持续?
“这取决于俄军的战略目标。”德国《世界报》军事专栏作家托马斯·雅各布分析道,“如果俄军希望通过‘小胜积累大胜’,逐步消耗乌军有生力量,那么这种战术是有效的;但如果目标是快速突破乌军防线,则可能因资源分散而适得其反。新格里戈罗夫卡村的战斗表明,俄军正在采用‘蚕食战术’——通过控制关键据点,压缩乌军的活动空间,同时消耗其后勤能力。”
对乌军而言,这场战斗也暴露了防御体系的漏洞。尽管乌军利用房屋构建了交叉火力,但缺乏有效的反无人机手段与机动预备队。当俄军无人机锁定火力点后,乌军无法及时转移;当俄军装甲车封锁街道时,乌军皮卡车突围又遭伏击。未来,乌军可能需要加强电子战设备部署,干扰俄军无人机通信,同时建立更灵活的地下转移通道。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布于:吉林省优配网-股票配资网址-股票低息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