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震林,这位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资深老将军,于1978年应邀来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人们原本以为这次参观会唤起他激情澎湃的回忆,激发无限感慨,然而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讲话伊始,谭震林突然愤怒斥责道:“贪天之功,无耻之尤!”这番话令在场的部下和工作人员顿时哑口无言,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尚未等众人缓过神来,他便再次发怒,指出纪念馆关于淮海战役数据统计存在严重错误,这让工作人员陷入深深的恐慌与不安。
那么,谭震林为何会接连两次爆发怒火?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之一,堪称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作。作为当时华东野战军的副政委,谭震林亲历了整个战役的指挥过程。他所说的“贪天之功”,指的正是淮海战役的战功归属问题。
展开剩余89%1948年9月,我军发起济南战役,围攻由王耀武统率的国民党军驻守济南。蒋介石对此紧急调派李弥、邱清泉、黄维三大兵团前往支援,但这三支部队却在前进途中犹豫不决,频频观望,似乎害怕我军攻势太快导致济南丢失。结果不仅济南失守,三兵团的援军也陷入被围困的尴尬境地。
他们的迟疑反而给我军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解放军快速布置兵力,选择以逸待劳,设下埋伏,在援军必经之路上严阵以待,并加快了济南的攻坚步伐。最终,黄、李、邱三兵团尚未抵达,济南已被我军攻克,王耀武被俘。
这三兵团因此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既无法顺利进攻,也难以撤退,只能静观其变,待机而动。此时,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粟裕洞察良机,认为正是全歼黄维、李弥、邱清泉三兵团的最佳时机。他随即向中央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申请,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由此,一场规模空前的歼灭战打响。
淮海战役由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计60万人,与国民党军队80万人激烈对抗,历时两个月多。最终我军以约10万余人的损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副政委,谭震林全程参与了战役决策与指挥。每当回想起那场大战,往事历历在目,激情依旧澎湃。可是到了1978年,谭震林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却罕见地怒斥馆方工作人员。
原因在于,纪念馆将淮海战役的首功归于中原野战军,称其为主力,而华东野战军只是配合。这种说法令谭震林极为不满。他坚称,淮海战役的主力应是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只是辅助。主力身份被轻易篡改让他无法接受,愤怒之下,他当场斥责:“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事实究竟如何?淮海战役的策划发起正是由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粟裕提出,而淮海战役本质上是济南战役的后续。中央决定由中原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同参与时,主力归属尚不确定,战场态势变化无常,完全依赖敌军动向。
毛主席的方针是,华野和中野应密切协作,灵活调兵遣将,共同完成淮海战役。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及中野政委邓小平均下定决心紧密合作。
战斗初期,华东野战军与黄伯韬兵团激烈交锋,粟裕坚决围堵黄兵团并消耗其实力。杜聿明、孙元良、邱清泉率援军来解救,华野分兵多路阻击,战况异常惨烈。最终,黄伯韬兵团被全歼,黄伯韬本人阵亡。
随后,中野主力进攻黄维兵团,但12万人的兵力令中野难以单独消灭。经过多次冲锋未果后,华野出兵支援,两军合力围剿。华野损失惨重,24小时内损失了7个团。粟裕调集重炮支援,终于与中野共同消灭了黄维兵团。
在华野与中野的通力协作下,我军又歼灭李弥、杜聿明率部,赢得了淮海战役胜利。整个战役中,华野出动42万人,歼敌44.3万人;中野出动18万人,歼敌10余万人。由此可见,华野无疑是战役主力和首功军。
谭震林的愤怒并非仅为华野争光,而是坚持历史真相应被公正展现。即便他曾为中野指挥员,也会坚持揭露错误。
那么,谭震林第二次愤怒的缘由是什么?他看到纪念馆写着“我军以60万人战胜国民党80万人”,沉默许久后爆发怒火。他指出数据不全:参战军队人数虽为60万,但实际参与人数远不止如此,功劳还包括数百万支前百姓的无私奉献。
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跨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多个省份。数十万部队投入激战,后勤物资供应极为困难。物资储备不足,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为解放军筹集被服、粮食等必需品,甚至主动腾出民房供战士居住。
起初部队凭借借粮证明向百姓借粮,承诺战后归还,但百姓们不计较回报,纷纷慷慨解囊,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支援前线。整个战役期间,前方消耗粮食达43476万斤,而百姓筹集粮食高达9.6亿斤,正是这些无私奉献为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物资支援,更令人感动的是数百万支前民众组成的庞大支前队伍。他们自备担架、推车,跋涉千里奔赴前线,抢救伤员、运输物资,无怨无悔。
滕县的37名群众组成运输排,自备干粮与担架,跋涉战场与后方,冒着枪林弹雨抢运伤员和物资,肩膀布满绳印,历经风霜却从未退缩。他们曾被敌机扫射一小时,未伤一人,成为广为传颂的“支前英雄”,带头人荣获“支前模范排长”称号。
支前运动中,妇女们也积极参与,她们为前线磨面、修路,甚至代替男性参加担架队。淮阴县的李兰贞因丈夫体弱,毅然加入担架队,跋涉700多公里转运伤员,她的坚韧与细心照料赢得“支前女英雄”的美誉。
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参与支援的百姓多达543万人。正是这些无私奉献,使得60万解放军战士无后顾之忧,勇猛杀敌,创造了辉煌战绩。
因此,谭震林见到仅以军队人数计算的战果数据,沉默之后爆发愤怒,心知胜利属于广大的支前百姓,他们的贡献绝不可忽视。
谭震林指出的问题被纪念馆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并细致更正:一方面,将华东野战军重新确定为淮海战役的主力;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支前民工的历史,丰富展陈内容,向世人展示数百万支前民众为新中国建立的巨大贡献。
遗憾的是,谭震林未能亲眼见到支前历史被完整展示的那一天。他在参观馆后五年,于北京辞世。但他的忠诚奉献和敢言直率,永远为人敬仰。
谭震
发布于:天津市优配网-股票配资网址-股票低息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