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清朝为了押送一个囚犯,能花多少钱吗?112万两白银,四千精兵护送,横跨一万多里路。
更夸张的是,道光皇帝下死命令,这人必须活着送到北京,死在他面前。
这不是押犯人,这是在烧钱。
001
张格尔这个名字,搁现在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在道光年间,他就是清廷的心头大患。
1826年到1828年间,这家伙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一带折腾了整整三年,先后攻陷八座城池,聚集叛军超过两万人。
等他终于在1828年秋天被抓住的时候,道光不是松了口气,反而更紧张了。
他在接到奏报当天的朱批上写了八个字,此人虽擒,未可释怀。
什么意思?
就是人抓到了,麻烦才刚开始。因为张格尔不是普通叛匪,他是新疆和卓家族后裔,在当地有极高的宗教威望,手下追随者遍布南疆各地。
道光担心的是,这人要是死在新疆或者路上,很可能被当地人奉为烈士,反而更难收拾。
于是乎,一场史无前例的押解行动在1828年冬天启动了。4280名精兵,从新疆喀什出发,途经哈密、兰州、西安、太原、保定,目标是北京午门。
这支队伍的配置堪比一场小型战争,陕甘总督布彦泰亲自挂帅,这位正二品大员平时镇守一方,现在却要当押送队长。
正黄旗副都统哈岱当副手,负责骑兵调配和沿途安全。火器铠甲配备的量是平时巡防的三倍,沿线各县府提前接到调令,必须准备好充足粮草和驿站。
有人问布彦泰,至于吗?
布彦泰就回了一句,陛下要他见祖宗,路上不能有失。
这话听着客气,其实意思很明白,谁敢在路上出岔子,全家脑袋都不够赔的。押送队伍里有个千总后来回忆说,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生怕这人突然死了或者跑了。
002
整个押解过程,严格到什么程度?
张格尔被关在特制囚车里,这车是工部专门打造的,木制车厢外包着半寸厚的铁皮,四角用铁锁固定,车窗只有巴掌大,连根筷子都塞不进去。
两个精壮士兵专门看守,一个在车前一个在车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沿途老百姓不准靠近,传令兵下了死命令,不得与张格尔交谈,不得提供纸笔,不得透露行进路线。
更绝的是,张格尔从出发第一天起就被喂了哑药。这种药的配方至今是个谜,根据当时随行医官的记录,此药可令人神智清醒但舌根僵硬,发音含糊不清。清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他活着,但不能传播言论,不能煽动民心。
第一站哈密驿站,张格尔吃的饭菜跟布彦泰同级,一碗羊肉汤,一份抓饭,一块干饼。但碗筷是黑漆木碗,这种碗遇毒会变色。哈岱问过他一句话,你还想回去吗?张格尔抬起头,眼神冷漠地说了一句含糊的话,大概意思是,你们带不走我的人心。这话后来被翻译官记录在案,成了整个押解过程中,张格尔唯一说过的完整句子。
这一路上,每到一个城市都要搞一场大型表演。张格尔被换上清朝官员的朝服,骑着从太原调来的高头大马进城门,两侧百姓被勒令列队观看,不许喧哗不许议论,城楼上挂满黄色旌旗,鼓乐队提前三天排练。西安府专门贴出通令,上面写着,俘虏张逆,今由天子亲调,押解入京,以示法威。
其实谁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演戏。
那匹马是太原府库借的,盔甲是西安军械库临时拿的,旗帜是西安府绣坊连夜赶工的。哈岱说得很直白,这是给老百姓看的,不是给他看的。
有个看守士兵偷偷写信回家说,这不是押人,是请神,我们都怕出事,每天睡觉都睁着一只眼。
003
这笔账到底花了多少钱?
户部明面上记录的是112万两白银,但这只是写在账本上的数字。实际支出远超这个数字,因为很多开支根本没法统计,或者压根就没人敢往上报。
沿途修路这一项,西北五省修缮了398处驿道,账面耗银3.4万两,但实际施工中,陕西一省就用了接近2万两。临时增设的驿馆有126处,每处驿馆平均花费800两,粮草调拨了6万石,按照当时市价,每石粮食1.2两银子,光这一项就是7万多两。马鞍、囚车、兵器、旌旗全是特制的,工部派了专人监造,光那辆囚车就花了600两。
更离谱的是,每过一个城市,地方官员为了表现,都要搞献俘仪式。这些仪式用的绫罗绸缎、彩幡灯彩、戏台搭建,全是摊派给本地绅商的。兰州一地的献俘仪式,光布置费用就摊派了1.2万两,当地商户苦不堪言,有人私下抱怨说,这哪是献俘,这是献钱。
一位军需官在给家人的信里算过一笔账,每天预算是10两银子,但报到上面的账面是50两,实际花出去的是70两。这中间的差额去哪了?一部分被层层克扣,一部分用来打点关系,还有一部分干脆不知所踪。清廷不问,因为他们怕问出底线,怕一问就发现整个系统都烂透了。
这钱从哪来?
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薅出来的。有个道台叫李维翰的,在私人信件里写道,民间怨声四起,赋税催缴不停,小吏半夜进村查粮查马,百姓纷纷逃亡,三个月内逃户达两千余家。
道光还批了个谕旨,说自己已经减省宫中开支,原本每年80万两的内帑支出砍到不足20万两,地方可以自行调度。
这话传到地方就变味了,意思是京里也没钱了,你们自己想办法。于是地方开始胡来,兵粮里掺沙子掺石头,民马临时从村里抓来凑数,押粮官把驿车偷偷卖给过路商贩。
有的账单更荒唐,一份羊肉账单重复记录三次,盐水也能写成肉汤,连给马喂的草料都能报成上等黄豆。
布政使衙门曾经派人私查粮队,结果被护送兵当场痛打一顿,最后还是布彦泰出面才保住了人。那名兵头后来回忆说,我们不是在押人,是在耗命,那一路饿了五回,冻了七夜,回来的时候连靴子都没了,脚上裹的是从死马身上扒下来的皮子。
004
1829年春天,张格尔被押到北京城外的南苑,秘密戒严,布彦泰提前两天进京向军机处汇报,人完好,未言一语,未自伤,未逃脱。道光下了圣旨,三件事必须完成,入太庙祭告祖宗,午门亲审昭示天下,献俘典仪斩首前公开示众。
那天是四月初八,京城百姓涌向午门,张格尔被五花大绑抬入大殿。道光坐在龙椅上,问了一句,你可知罪?张格尔不说话,只是盯着他看。道光冷笑,你不说话也得死。
张格尔被判凌迟处死,整整三天,按照刑部记录,共割3400多刀。负责行刑的刽子手叫赵文亮,干这行二十多年,他后来说这是自己经手过最严格的一次凌迟,每一刀的位置、深度、顺序都有明确规定,不能快也不能慢,必须保证犯人在第三天午时才断气。内监记录得很详细,初割面皮的时候血都没流出来,因为天气冷血管收缩,割到心口位置才有微弱的呻吟声,到了第三天晚上戌时才彻底断气。三天后,刑部在全城张贴告示,张逆就戮,逆行者效之。
看起来清廷赢了,其实输得一塌糊涂。这场押解耗尽了国库最后的储备,花光了道光手里能动用的资源。更要命的是,平定张格尔叛乱本身就花了超过1000万两军费,从1826年到1828年整整三年,这个数字远超当时清廷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户部尚书英和在内部奏折中写道,国库空虚至此,实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为了筹钱,道光动了两个主意。一是削减皇宫开支,把每年80万两的内帑支出砍到不足20万两,连皇后的胭脂钱都减了一半。二是严查鸦片流通,理由看起来很正当,鸦片泛滥导致白银外流,国库就空了。但实际上,这背后是清廷急需找到新的财源,而广东十三行的洋商手里有大量白银。
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发动禁烟运动,表面上是禁毒,本质上是清廷试图从外商手里收回银子。兵部左侍郎祁寯藻在内部会议上说过一句实话,若非西陲耗尽,亦不至如此断然之策。翻译过来就是,要不是西北把钱花光了,也不至于在南方下这么狠的手。
然而这一刀下去,把问题彻底引爆了。虎门销烟之后仅仅一年,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道光想调集海军应战,结果发现能打的战船不到五十艘,水师将领大多贪腐无能,海防设施年久失修。有大臣在奏折里说得很直白,非不愿战,实无力战,国库空虚至此,何以为继。
005
张格尔的头在午门外挂了七天,按照惯例,重犯枭首示众通常是三天,但道光特意延长到七天,为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京城百姓每天都来围观,有人敬畏朝廷威严,有人沉默不语,更多人是出于恐惧。但没人敢公开讨论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
押送张格尔进城的四千士兵,走完全程后,一半人在返程路上就地遣散了。朝廷给的理由是节省军费,实际上是根本没钱继续供养这些人。遣散时每人只发了三个月的饷银,很多人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三个月后,西北兵粮再次告急,前线部队补给跟不上,士兵半饥半饱,军纪开始松散,逃兵现象严重。
新疆也没消停,张格尔虽然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和十几个核心追随者逃进了南疆昆仑山深处,继续组织小规模反抗。清军派兵围剿了三次,每次都扑空,反而耗费了大量军费和人力。地方总督上奏说,南疆民心未稳,剿抚两难,若无充足军费,恐难久安。
道光已经没时间再管这些了,他的国库彻底空了,财政彻底失衡。1840年鸦片战争打起来的时候,朝廷想从各省调集军费,结果十八个省只有五个省能拿出钱来,而且加起来不到200万两。户部侍郎在御前会议上哭着说,国库只剩下不到50万两现银,连三个月军饷都发不出来。
这场押解,本来是个面子工程,结果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张格尔没能用武力毁掉清朝,但押送他的这条路,花光了清朝最后的家底,榨干了百姓最后的血汗,也耗尽了这个王朝最后的信心。
一个囚犯,四千精兵,112万两银子,换来的是午门前挂了七天的人头,还有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皇帝要的是尊严,百姓要的是活命。
可当尊严的代价是拿百姓的命来换,这个政权还能撑多久?
历史给出的答案,不过十几年后的太平天国,再过几十年的甲午战败,最后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
有个翰林学士在私人笔记里写过一句话,押解张逆,耗尽西陲,激变东南,种祸之因,皆在于此。
这话说得透彻,一场看似胜利的押解,实际上是清朝走向衰败的一个缩影,它暴露了这个帝国所有的顽疾,财政崩溃、吏治腐败、民心离散、军备废弛。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要把一个囚犯活着送到北京,让皇帝亲眼看见他的头落地。
代价太大,收获太小,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可当权者从来不在乎划不划算,他们在乎的只是面子和威严。
而历史证明,当一个王朝开始用百姓的命来维护统治者的面子时,灭亡也就不远了。
史实来源:《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至卷一百五十七《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卷四十一至卷五十三《清代边疆史料抄》第六辑《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三至卷八《清史稿·张格尔传》
优配网-股票配资网址-股票低息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