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院线上映的《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最终取得了2892.1万元的票房成绩,不是很高。院线下映之后,该片已经在多家正版视频平台上线。院线上映的时候,我遗憾错过了这部电影。这几日,我在正版视频平台补看该片之后的感受是——《花漾少女杀人事件》是今年的一部质量很高的作品,不宜错过:它讲的其实是人的理性和感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尤其反映在教育当中。
在这部电影当中,我们可以把女主角学花漾滑冰这件事情对等为我们的子女正在受教育、小学或者中学教育。无论是花漾滑冰比赛,还是咱们的中考、高考,其实都是进行一次比拼,从而决定后续的升级情况。近乎全部的青少年们,也都面对这样的比拼。这部电影看似讲花滑,实际上讲全体青少年的教育。
影片最开始,是马伊琍角色令人窒息。她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已经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上。而这种泯灭,是建立在马伊琍角色已经收起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感性,而只用自己作为教练的理性。严苛之下出成绩,当然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之后。但是,严苛之下,也可能会扭曲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展开剩余69%看到马伊琍角色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之后,估计很多中年影迷都会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当影迷去反思这一步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价值其实已经实现了。我们能不能在子女的教育上,适当放松一下,而不是永远紧绷着?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会反思这件事情。当然,我们的教育,也进入到了该片当中所呈现的那种状态,再不放松,真的会出大问题了。
在该片当中,张子枫角色出现了人格分裂上的幻觉。她的自我人格,是理性的,要努力实现成绩而不得的。而她的分裂人格,则是感性的,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可以随心所欲的女孩子。这两种人格凝结到了女主角身上之后,就反应到了花漾滑冰的水平上来。越是感性的放松,就越能轻松实现很多高难度的动作,越是理性的收紧,反倒是无法实现这些高级的动作了。
教育,似乎也是如此,理性的认真和感性的活泼,应该双重存在才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可能会引发问题。收紧,放松,放松,收紧,这就是人在理性和感性之间相互切换的关系过程。我们的教育,当下面对的主要问题便是,持续理性收紧,却无法适当感性放松。尤其是一些中学,面对这一问题,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通过一个“杀人”的悬疑故事,把理性和感性在人身上的这种关系讲清楚了。影片的最终,青年女主在赛场上实现了自我理性和感性的和解。尤其是女主摔倒之后,去重新邀请自己的感性人格出场,一起完成了后边的花滑内容。这种和解,这种理性和感性的齐头并进,反倒是更容易获得成绩。
以上,是电影内容本身带来的思考。电影之外,我们可以更升级一些思考内容。我们的教育当中,为什么越是理性,越强求孩子们取得成绩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学习上从容一些呢?我的思考是,我们的社会工作层面上,是不是缺乏对于没啥知识的劳动者更多的岗位提供、薪资提供和劳动关怀呢?如果我们可以更好地提供这些,是不是就可以不必全民都在学霸的概念当中内卷了呢?
冠军的意义是什么,学霸的意义又是什么?影片的最后,并未呈现女主角是否拿了名次。显然,在编剧导演那里,名次并不重要了。我们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鸡娃家长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呢,名次,是可以不重要的。基于以上这些认知,我认为张子枫和马伊琍带来的这部《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很值得一看。(文/马庆云)
发布于:河北省优配网-股票配资网址-股票低息配资-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